家禽屠宰主要由雞、鴨、鵝和其他羽毛動物進行。動物羽毛需要在屠宰車間脫落。屠宰廢水主要來源于待屠宰環清洗、采血清洗、燙發清洗、內臟清洗、車間及設備清洗等工序。具有水量大、排水不均、濃度高、雜質懸浮物多、生化性好等特點。此外,氨氮濃度高是其他高濃度有機廢水的最大區別,因此在工藝技術中應充分考慮氨氮對廢水處理的影響。
污水處理方法:
工藝為“預處理水解酸化好氧消毒”具體工藝處理如下:屠宰廢水→集水池→雙格柵→隔油器→水力篩網→水解酸化→好氧池→二沉池→消毒池→取樣池→排放市政污水管網。
①污水池
主要用于收集每道工序的廢水,調節水質。由于排水的周期性和水質的不均勻性,不同時期的水質和水量是不同的。一般來說,峰值流量是平均處理量的2~8倍。因此,為了保證后續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達到定制的出水水質,調節水量,均衡水質,設置污水池。
②水力篩網格柵
為了防止毛皮、肉渣、內臟雜物等大顆粒雜質堵塞后續設備和管道,設置微濾過濾器過濾,可過濾水3mm為了保證后續設備的正常運行,上述大顆粒雜質。
撈毛機
③隔油
污水站設有集凝聚、浮選、撇渣、沉淀、刮泥于一體的隔油系統,是一種節能的污水凈化設備。屠宰污水進入氣浮機后,添加PAC和PAM廢水中的大量懸浮物和血液被油分離器處理后的剩余油絮凝成塊,固體和液體通過設備分離。設備原理:利用溶解氣體系統將大量空氣融入水中,產生溶解的氣體水,進入待處理的水中。減壓釋放后,水中會產生大量細小氣泡。氣泡會粘附水中的雜質和油脂,形成比例低于水浮體,然后迅速暴露水面。刮渣設備撇去后,固液分離完成,水質凈化。
④生化處理部分
水解酸化和好氧處理工藝選用污水處理廠生化部分。
水解酸化分為污泥床區和清水層區。在過濾器的反沖洗過程中,剩余的微生物膜從反應器的底部進入池,并通過帶有反射板的水分配器與污泥床快速均勻混合。污泥床較厚,類似于過濾層,從而快速攔截和吸附進水中的顆粒物和膠體物質。由于污泥床含有高濃度的兼性微生物,在池內缺氧環境下,在大量水解-酸菌的影響下,不溶性有機物水解為溶解物質,將大分子難以生物降解的物質轉化為易于生物降解的物質。生物過濾器反沖洗過程中排放的殘余污泥(殘余微生物膜)水解,打開細胞壁,將污泥液化,返回污水處理系統,通過有氧細菌代謝,達到減少殘留污泥容量的目的。由于水解酸化的污泥年齡較長(一般為15~20天)。如果選擇水解酸化而不是常規的初沉池,除了達到截流污水中懸浮物的目的外,還具有部分生化處理和污泥減容穩定的功能。在好氧池中,硝化細菌通過生物硝化將水流中的氨氮和有機氮氨轉化為磷酸鹽;在缺氧段,反硝化細菌通過生物反硝化將內部回流的磷酸鹽轉化為氮氣并逃逸到空氣中,從而達到脫氮的目的。
⑤二沉池
沉砂池采用平流模式,有氧處理后的硝化液流入沉淀池進行固液分離,主要沉淀生化池中脫落的生物膜、活性污泥和一些小懸浮物。沉砂池底部設置泥漿收集器,泥漿收集器中的活性污泥流回前端生化系統,保持生化系統的污泥濃度,保證其生化反應能力。在流回活性污泥的同時,硝化液也會流回水解酸化進行反硝化,從而去除氨氮,并在長期運行后將多余的污泥排入污泥濃縮池。
⑥污泥濃縮池
污泥主要分為生物處理污泥、微過濾器過濾渣和浮渣。通過微過濾器從廢水中攔截的固體物質稱為過濾渣,含水量低,數量少。懸浮在油分離器和氣體浮池表面的懸浮物質稱為浮渣。生物處理污泥主要包括剩余的活性污泥。厭氧硝化過程中產生的污泥,如生物膜和生物處理過程中脫落的細菌塊,上清液回到污水池進行再處理。
⑦消毒池
將消毒劑與廢水混合,殺死處理后廢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根據《屠宰和肉類加工廢水處理工程技術規范》(HJ2004-2010),工藝選擇原則如下:(1)工藝選擇應以持續穩定達標排放為前提,選擇完善可靠的廢水處理工藝;(2)工藝流程和處理目標應根據廢水的水量、水質特性、排放標準、區域特性和管理能力確定;(3)在達到排放標準的前提下,應優先選擇低運營成本、技術先進的工藝處理。工藝處理過程應盡可能自動控制;(4)屠宰和肉類加工廢水的處理應以生化處理為主,物化處理為輔,并根據國家相關政策要求考慮污水的深度處理和再利用。